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(24)

31次阅读
没有评论

贺子珍知道队伍需要情报,也知道毛泽东处境艰难,于是带上一个班,大张旗鼓地冲进瑞金县城的邮电局,从里面挑出各种报纸,拣了满满一大包带出去。瑞金城的守军开始不知道虚实,后来发现抢邮电局的人不多,陆续包围上来,眼看情况要糟,贺子珍赶紧集中火力突围,正好碰上陈毅带着援兵赶上来,两拨人顺利逃出生天。

 

为了几份报纸,险些连贺子珍的性命都搭进去,毛泽东很感慨:要是再不打个胜仗,那就上对不住中央、下对不住将士,中间连小老婆也对不住了!

 

要打胜仗!

 

打胜仗!!

 

胜仗!!!

 

坏运气终究不会持久。毛泽东急着要情报,很快就弄到前线的最新情报:红军抓到几个俘虏,审讯口供,才知道一直追在屁股后面的,是赣军刘士毅。

 

消息传开,红四军上上下下顿时炸了锅:刘士毅是个什么东西!

 

湘军、粤军追打自已也就罢了,毕竟他们装备好、士气旺,赣军可是一贯的手下败将,每次会剿都被当成软柿子捏;刘士毅更是败将中的败将,有过一个师被一个团打垮的“辉煌”记录。虽然说红军离了井冈山,有点虎落平阳被犬欺,可刘士毅连狗也算不上,只能算大点的兔子。

 

堂堂主力红军被只大兔子追打将近一个月,简直是叔可忍婶不可忍,大家都是摩拳擦掌:不给刘大兔子点教训,这厮还不知道马克思大爷长了几只眼!

 

刘士毅当然不知道红四军的情绪已经十分不稳定,仍然是按步就班地布置追击,他的下一个目标,叫大柏地。

 

大柏地是个好地方–至少刘士毅是这样想的。

 

红军前面横着琴江、梅江,摆渡起来相当麻烦。只要占领大柏地,就可以把红军连撵带打,消灭在河流纵横的水网地带。

 

刘师长显然没有多读一点书,或者至少看书看得不仔细。从项羽时代起,这种情况就有一个专门的名称,叫背水一战,而吃亏的多半是自以为是的一方。前段时间有湘军配合,他才能连连得手;现在孤军深入,又逼得对手背水一战,终于到了较量硬实力的时候。

二月十号清晨,刘士毅的两个团来到大柏地,在这里遇上了追踪已久的红军。虽然红四军人马不多,只有二十八、三十一两个团,但是有一点很重要,就是红军如果输了,多半要身首异处,而赣军输了,只要缴枪投降就不会有事。

 

在背水一战的红军凶猛攻击下,刘士毅的部队只坚持了一个上午,先头团就溃退下来,很快被歼灭;另一个团见势不妙,立马逃往赣州。

 

打赢大柏地之战,红四军士气大振,又用缴获的枪弹补充了部队。不过前方的形势依然很渺茫,何健的大军并没有伤元气,湘军也依然横行无忌,两个团的处境还是一样艰难,但至少有一点,就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。

 

生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。只要你不放弃,就会有希望。

 

很快,毛泽东的希望降临了:由于蒋介石同桂系开打,何健的大军紧急反水,向老上级李宗仁开火,急需抽调兵力参加蒋桂大战。

 

毛泽东是两千多在山沟里闹腾的土匪,李宗仁则是十几万横跨中国南北、直接包围威胁中央的劲旅,只要脑子没有进水,都该知道哪边情况更紧急。所以蒋介石调走了何健的大军,要他加紧进攻湖南、广西的桂军。

 

何健一走,井冈山又重新回到王佐和湘赣特委手里。残存的游击队渐渐活跃,烧毁的房屋上重新搭起茅棚,国民党设的民团也接二连三地被打掉;最后,各级政权又纷纷复活,重新成为红军的根据地。

 

蒋介石的军阀混战打得如火如荼,毛泽东压力也就不断减轻。到了四月份,红四军终于在瑞金同突围出来的彭德怀会合,此时彭德怀身边只有三百多人;前委马上召开形势会议,决定彭德怀率领补充后的红五军重返井冈山,而毛泽东则留在江西南部,开辟新的根据地。

 

依依惜别彭德怀,朱德和毛泽东都有些恋恋不舍。好几个月没回家,他们也很想到井冈山去看看,可是何健的大会剿表明,光靠井冈山几个小山头是没有前途的,随时可能被大批兵马吃掉,必须在蒋介石腾出手来以前,马上多开几块有实力、有份量的根据地,才能站稳脚根。

 

井冈山的风景很好,很让人怀念,等南面的根据地建好了,随时可以回去看看。

 

朱德和毛泽东都是这样想的。他们没有想到,这一等,就是三十多年。

送走彭德怀的时候,毛泽东的心头有一点不安。

彭德怀是个猛人,但并不是聪明人,猛人只懂得打仗,聪明人则知道如何办事。

发起暴动、守卫根据地,需要能打能冲的猛人;把所有人团结起来,把根据地做大做强,需要聪明人。

但是毛泽东手上没有合适的人选。开辟新苏区的任务极其繁重,不能离开,他只能希望彭德怀和领导根据地的特委好好办事,不求有太大的发展,只要守住山上的地盘,就算万事大吉。

然而特委的那帮党棍,终于还是让他失望了。

二九年的五月,彭德怀率领红五军重新回到井冈山。

蒋介石的仗越打越大,李宗仁完了还有冯玉祥,不急用的兵力也就越抽越多。井冈山既不挣钱,又不产粮,天天干耗给养也不是回事,所以正规军都撤走了,只有永新还驻着一个团。

一个团的弱小兵力,显然是挡不住彭德怀的,几乎没有多少抵抗,红五军就顺利回到根据地。虽然到处在冒烟,虽然四处是死尸,虽然家家都挂孝,但毕竟红军回来了,一切都可以重来。

袁文才和王佐一刻也没有停,马上投入到灾区建设工作里面;彭德怀的红五军也重新守在井冈山,一切看上去都很自然,只是有一件麻烦事:没有仗打。

没有仗打本来是好事,可以集中精力办正经事。但是不打仗,就没有火烧眉毛的压力,有的人忙着干事,有的人则忙着不干人事;而最喜欢不干人事的人,是马列干部组成的湘赣特委。

清平乐·蒋桂战争
——毛泽东

风云突变,
军阀重开战。
洒向人间都是怨,
一枕黄粱再现。
红旗越过汀江,
直下龙岩上杭。
收拾金瓯一片,
分田分地真忙。

-这是毛泽东“庆贺”蒋桂战争填的词。何健的大军已经把他们压得十分吃力,由于这场战争的爆发,红军获得了休整、开辟新根据地的机会,并由此打出一大片中央苏区,毛泽东的高兴可想而知。

虽然井冈山根据地最早是毛泽东和袁文才、王佐建起来的,但本着党指挥枪的原则,根据地的领导是湖南省委。省委干部远在长沙,没法现场指导,所以成立了湘赣特委,由特别党委在省委领导下办事;毛泽东负责的那一块只是前敌委员会,简称前委。

前委毛泽东说话能算数,但特委里面毛泽东是少数,等彭德怀带着大军回到井冈山的时候,山上只剩下特委,袁文才和王佐日子就变得难过起来。

其实袁文才、王佐和特委的马列干部们没有你死我活的矛盾,之所以相互看不顺眼,主要是一个品味问题。

作为毛泽东亲自带入党的积极分子,袁文才充分领教过毛委员的口才,不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历史典故,从农村地头说到马列主义、世界大同,都是信手拈来,而且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却又气场强大,理论水平同亲和力都是超一流水平,让人不知不觉被吸引过去,还觉得心里特别舒服;加上毛泽东搞建设有一套,打起仗来也是毫不退缩,如此文武双全,当然让两个土包子崇拜有加。

毛泽东很牛,他的手下也很牛。例如派去改造王佐的人是何长工,虽然名叫长工,却是正牌法国留学生,而且办事能力极强,跟谁都能拉上关系;曾经在兵荒马乱中从江西找到广州,又从广州追到湖南,硬是给朱德带去井冈山的口信,功劳卓著。

何长工到王佐那里的时候,王佐戒心很大,专门把他安排在自已家旁,还很“贴心”地警告他说,不要到处乱跑,免得发生误会。何长工就老老实实地住在屋里,没事找王佐的老母亲闲聊天。

和农村老太太聊天是没关系的,王佐也没在意。过了不久,老太太就成了何长工的忠实粉丝,连连点赞之余,顺便把儿子也拉进了粉丝圈。

几个月后,王佐主动找到毛泽东,要求加派一批党员改造自已的队伍,同时请求入党、编入红军。

相比毛泽东、何长工这类超级大牛,湖南省委派出来的二杆子干部,就实在是太挫了。除了死背教条,他们的本事只剩下照抄省委的指示,动不动就说自已绝对正确、谁不同意就是反革命,出的主意也是颠三倒四,完全没有起码的常识。

要袁文才和王佐对二杆子们以礼相待,是可以的;但要把这帮人当成大爷来拜,是比较为难的;尤其是领略过毛,泽东、何长工等人的风采后,两边水平的反差实在过于鲜明,有些态度想掩饰也掩饰不住。就象一个小伙谈恋爱,一开始找的是世界名模、选美冠军,接着是环球小姐,最后突然把凤姐塞给他,要他好好欣赏凤姐的美感,对这个小伙来说,实在有点强人所难。

袁、王喜欢世界名模不喜欢凤姐,大家都知道;大家也知道特委的干部不喜欢袁、王。

从表面上看,特委的马列干部不喜欢袁、王,是因为他们性格太强,得罪了领导。但正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,特委和袁王都是见过世面的人,枪林弹雨里打过滚的江湖老手,要说他们是为简单的礼仪问题反目成仇,那真是鬼才会相信。

袁文才、王佐佩服毛泽东、何长工,是因为他们会打仗、会建根据地,摆得起水平、拿得出方案;同样特委干部们不喜欢袁、王,也是因为袁王会打仗、会建根据地,而特委们除了背口号念语录,什么都不会。

所谓性格,所谓误会,不过是借口,在一切争执的背后,是权力,私欲,以及心底深处的自卑和阴暗,这才是特委们同袁王矛盾的根源:虽然我不会办事,但却会搞人事(或曰不干人事),只要把比我强的人打倒了,我就比办事的人强。

古今中外,无数实干家都是这样被玩死的。

所以袁、王尊敬特委,特委们要找碴;不尊敬他们,他们也要闹事。而闹事的借口是不难找的。

早在二八年六月,毛泽东正费劲去湖南救朱德的时候,一百多工人偷渡团正在莫斯科开六大,认向忠发做 。在那场荒唐的六大上,通过了一个无聊的决议文件,然后又发回上海中央,一层层传达学习。

因为地方偏僻,加上封锁严密,六七月份就通过的文件,一直到二九年一月才转到井冈山。

此时何健的三万大军正在紧锣密鼓,随时可能攻上来,红四军两个主力团马上要开到外线去解围。收到中央文件,毛泽东先看了一遍,马上发现大事不好。

两帮人马争得面红耳赤,而根据地最高领导人、前委书记毛泽东则悠然抽着烟,看他们争论。等火都发完了,毛泽东不容质疑地宣布结论:袁文才和王佐不是土匪,是革命功臣,不能随便杀人。

开完会,毛泽东带着红四军下了山,去赣南打游击。在他看来,事情已经讲清楚,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地方。

前委书记虽然有定论,但前委上面还有省委和中央。几个马列干部们知道袁王是毛泽东的人,所以不指望能在他那里打开口子,但是找上级打个小报告、塞点黑材料的事情,还是不难办的。

一个月后,湘赣特委书记向中央告状,表示六大文件十分及时,对根据地非常适用,根据地的袁文才、王佐都是土匪,对党既不相信也不认同,除掉这两个人是件“刻不容缓”的工作。

特委书记说这句话的时候,彭德怀已经突围去找毛泽东,整个根据地腥风血雨,只有王佐带着手下钻山沟、嚼树皮,四处收容掉队红军,在山沟里坚持革命;而这位特委书记能吃饱了闲饭打小报告,也是因为有王佐等人的保护。

如此知恩图报,实在让人觉得难以理解,但是我查了一下资料,还是理解了。

从道理上讲,我朝的这些开国将帅都是心怀人民大众,为了无比崇高的革命理想而奋斗的。只是从实际效果上看,这些人治理下的国家,冤假错案那是说也不说不完,各种荒唐无节操的事层出不穷,甚至国防部长和总参谋长都被打成反党集团,国家 也成了反革命,如果光是说,个别人的道德修养不够,或者最高领袖脑子一时糊了涂,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。

我无意在这里说,哪个人是好人,哪个人是坏人。因为拿道德去审判政治家,从来就不是历史的本意。我只想缓缓地把历史理一遍,告诉大家这些事情是怎么发生的,为什么发生。至于谁好谁坏、谁在里面想什么,自然可以从发生的历史中看得清楚。希望大家都回到井冈山上来,不要再争几十年后的事了。

如果大家还有印象,湖南省委在二八年,曾经送过两个马列二杆子到根据地,其中一个是巡视员杜修经,还有一个就是特委书记杨开明。

二十九团全军覆没,杜修经要负主要责任,而杨开明在最后关头替他撑腰,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杜二杆子能搞垮一个主力团,杨书记当然也不甘落后,不把整个根据地搞垮,显不出自已的雄才伟略来。

对杨开明的做法,我开始一直觉得不可思议,后来查了一下他和毛泽东的关系,大概找到了一点线索:

因为杨开明不是外人,是杨开慧的堂弟。

从来井冈山的时候起,他就一直在跟毛泽东过不去。虽然后人不好乱猜里面的原因,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那就是他看到毛泽东同贺子珍两个人的时候,心里显然不会太开心,而对大力撮合他们的袁文才等人,恐怕更不会有好印象。

堂姐和外甥才几个月没消息,这厮就给姐夫介绍个十八岁的丫头做小三,实在是婶可忍叔不可忍,要杨开明理解所谓的革命需要,实在不大容易。

毛泽东毕竟是姐夫,杨书记拿他没办法,却不代表他收拾不了别人。在杨开明看来,打点小报告实在算不了什么,不把小鞋套到他们脚趾头抽筋,那帮土匪就不知道马克思大爷长几只眼,还真以为杨家没人了!

当然,仅仅靠一篇小报告,是整不死袁文才等人的,杨开明很快找到另一个突破口,叫土客籍问题。

江西、湖南等地的农民通常分两种,一种祖上是本地人,叫土籍,另一种则是从外地迁过来的,叫客籍。地只有那些,人却越来越多,于是几百年来,为着资源分配问题,土家和客家一直矛盾不断。

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,何况是从外地逃难的农民,所以土籍往往占着比较好的地、过比较富的生活,而客籍则只能在贫瘠的山地熬日子。

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时候,土家和客家的矛盾简直不算一回事,土籍也好,客籍也好,都是阶级兄弟,只要处事公平,多讲道理,两边完全可以友好相处。但他下山去开新的根据地后,大权落到特委手里,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
虽然说苍蝇不盯没缝的蛋,但有时碰到读过马列的苍蝇,鸡蛋也能硬舔出缝来。井冈山的土客矛盾本来并不突出,杨开明却十分执着地盯上了它,仿佛智商突然出现短路一般,非要把不是问题的问题弄大不可。在他的安排下,各级领导都换成了土籍人,出现矛盾也要偏袒土籍人,总之土籍就是革命,客家就是不革命。

杨书记的做法当然大家都看在眼里,并且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,因为袁文才和王佐是客家人。

自从毛泽东离开井冈山,袁文才和王佐就被赶出了特委,副书记、常委、执行委员几乎全部换成土籍人,要说杨开明不是存心找茬,打死你我都不信。

虽然杨开明几个月后就调走了,但经过他的煽风点火,已经成功地在湖南省委心里种下了“土匪问题”的阴影;继任的特委书记也好不到哪里去,当然原因也不难理解,因为脑残提拨的人,那还是脑残。

短短几个月工夫,形势突然变得异常严峻,昨天还是同生共死的战友,今天就反目成仇,不停地在背后搞小动作,袁文才和王佐都很窝火。

窝火,自然就会有矛盾;而有矛盾,就会更加窝火。在特委眼里,袁王的表现不是因为自己欺负人,而是因为他们是土匪,是莫斯科六大里说要杀的人。正所谓早反是反,晚反也是反,斯大林说这种人会造反,他们当然早晚会造反。

先给人穿小鞋,制造矛盾后再安罪名,向来是官场通行的标准整人程序。不管袁文才和王佐说什么、做什么,特委的心意都不变,总之这两个人水平比我高、能力比我强,一定要除掉才甘心。

整个一九二九年,江西的共产党们都很忙。蒋介石忙着军阀内战没空理会他们,彭德怀趁机把部队拉下山去,在湖南、湖北和江西三省边界的地方开根据地。

在赣南开辟根据地的毛泽东也很忙,他又被下岗了。

红四军本来是朱德和毛泽东当家。蒋介石忙着打冯玉祥,红军自然是如鱼得水,马上扩兵扩地盘,然而就在此时,毛泽东却同大家闹翻了。

一直以来,毛泽东给人的印象都是聪明、决断,十分富有人情味。搞农会的时候他就非常平易近人,在井冈山同袁文才、王佐打交道也是如沐春风,谁也没料到,在新的根据地里,作为当家一把手,没有约束的毛泽东开始流露出性格的另一面,叫做独断专行。

搞革命打江山,有点脾气也可以理解。无奈毛泽东做事霸道得很,对人也越来越来蛮横,具体来说,就是只许别人同意,不许别人反对,甚至还会打击报复,手段很严厉,后果很严重!

一开始毛泽东只是和其他小字辈吵架,到后来却连忠厚的朱德也看不下去,终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而在朱德跟毛泽东吵架的时候,上海中央还派了一位代表指导工作,参加这场扯皮大合唱。

论级别,上海中央的代表自然比毛泽东高,于是在中央代表的意见下,红四军又组织起一个军事委员会,同前委对着干。

一个军委,一个前委,谁都想说了算,顿时搅成一锅粥。让毛泽东恼火的是,朱德跟他过不去,陈毅却不支持他,而是夹在两边做好人,结果军委书记的职务,落到了抹稀泥的陈毅头上。

曾经无比团结的朱毛陈铁三角,打败过朱培德、吴尚等名将的红四军,终于在没有敌人进攻的情况下,自已内部乱成了一团。前委认为军委居心不正,军委认为前委抗命不遵,当初怎么看怎么顺眼的同志,现在多说一句话都嫌烦。

内斗显然是不好的,不讲团结显然也是不行的。毛泽东硬着脖子顶了半天,最后陈毅站出来表示让步,认为应该撤销军委、保留前委。

军委书记主动自我撤职,相当于缴枪认输,毛泽东十分得意,以为自已赢得了斗争胜利。但没想到不少人立刻表示,军委可以撤销、由前委负责领导,但前委书记应该经大家选举产生,这样才能服众。

这是个很正当的要求,毛泽东也没有理由反对。于是在二九年六月,红四军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,投票选举前委书记。

红四军决定在南部建根据地是四月,而开大会的时间是六月。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,毛泽东竟然得罪了包括朱德在内的大部分人,并弄到要投票的地步,只能说他这时压力实在太大,有点不适应团队合作了。

虽然形势紧张,毛泽东却很淡定。在他眼里,红四军是自已一手创出来的,几次危机也是自已化解的,甚至朱德的命都是自已去湖南救出来的,所以前委书记不选则已,要选必定是他。

如果在两个月前这样讲,大家都会觉得理所当然。可现在已经是两个月后,他给自已树了无数的敌人,甚至开会的时候还在跟朱德闹意见,主持大会的陈毅只好各打五十大板,给两个人都发警告。

毛泽东很有把握,但投票的最后结果却敲了他一记闷棍,因为选出来的书记不是毛泽东,是陈毅。

毛泽东的脸色顿时变得苍白。不当书记,不光失掉了官位,更重要的是失掉了面子和威望,从公布结果的那一刻起,他不再是红四军的缔造人,而是被当众哄下台的大花脸。由于期望和结果的落差实在太大,毛泽东咬牙切齿之余,再也不信什么民主选举那一套,而且对朱德和陈毅耿耿于怀,一直记恨了四十多年。

但是毛泽东也不是没有收获。他当众受辱、被迫下岗,在愤恨难当的时候,有个人却告诉他说:别灰心,我挺你。

虽然连续几仗没有打好,朱德的妻子也死在敌人手上,但凭着后来作战时勇武和冷静,林彪仍然是红四军里举足轻重的战将。在毛泽东心灰意冷、口口声声不想干的时候,所有人都对他翻白眼,只有林彪给他写了亲笔信,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,而且希望他留在前委,继续同“错误思想”斗争下去。

患难之交见真友,毛泽东感到极度欣慰。很多井冈山的战友都离他远去,林彪只是南昌起义出身的小字辈,同他没有多少渊源,却能坚定不移地支持他,而且是白纸黑字地写成字据,如此仗义,实在是世间少有、举世无双。

从那一刻起,毛泽东深深地记住了林彪。

毛泽东下台,前委书记陈毅却一点也不轻松。他其实没有跟毛泽东顶牛的意思,被推到前委书记的位置上,实在是纯属偶然。陈毅很清楚,自已的水平不够挑这份担子,红四军里军政水平最高的,还得是毛泽东。

前委书记的事情已经报到上海中央,陈毅于是做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:亲自去上海向中央辞职,让毛泽东接任。

而在去上海之前,前委不能没有书记当家,陈毅找到毛泽东,请他代理一段时间书记。

还在呕气的毛泽东当然没什么好脸色,干脆利落地把陈毅挡了出去,陈毅只好找朱德商量。

朱德当然对陈毅没有看法,事实上他对毛泽东也没有太多看法,只要毛泽东不是那么霸道,还是很愿意重续井冈山结下来的友情的。所以他痛痛快快地接过了代理书记的位置,成为根据地暂时的一把手。结果毛泽东更加恨上了朱德:原来你们两个都跟我对着干!

陈毅当然猜不到毛泽东的内心世界。他在上海详细汇报了红四军的情况,同李立三、周恩来等人都谈了很久,最后表示,在军事问题上,还是毛泽东的看法正确,应该让毛泽东当前委书记。

陈毅都觉得毛泽东有水平,管军事的周恩来当然不会反对,于是陈毅又绕回根据地,请毛泽东继续当他的前委书记。正在苏家坡养“病”的毛泽东看到中央决定,心情十分舒畅,加上朱德、陈毅都赶来说好话,大家重新回顾从前的革命情谊之后,毛泽东正式决定,光荣出山。

转自天涯:红潮笑笑生

    正文完
     0
    评论(没有评论)

    留言板 +

    发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