革命年代其实很精彩(16)

40次阅读
没有评论

对普通人来说,罗科索夫斯基没有什么名气,这一点也好理解,毕竟现在普通人对历史的了解,都不外乎央视那帮导演的横店神作;但对研究二战的人来说,如果不知道他的名字,那是该打屁股的,必须要回去好好温习功课才行。此君打仗极其冷静,攻守都有章法,很少犯错误,而且比朱可夫还擅长大兵团作战,属于极其危险的对手。唯一的缺点是血统不纯(波兰血统),所以得不到斯大林的最高宠幸,硬是在进攻柏林之前把他换下,让朱可夫打赢了最后、也最出彩的柏林战役。

在西方军事专家眼里,罗科索夫斯基是比朱可夫还要出色的军事家,而他此时的任务,是协助朱可夫,在加仑元帅的指挥下,找张学良的麻烦。

加仑等几个人组成的豪华阵容到来后,远东迅速组成了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,大批坦克、飞机、重炮运到前线,此外还调来大量炮舰,准备同张学良打水战。从八月到九月,边防军一面同中国摩擦,一面大规模集结,先后调来超过八万人的兵力,而且全部配有防寒装备,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。

边境已经开始吃紧,南京外交部的国际调停又得不到响应,蒋介石的态度却是出奇镇静,甚至认为事情不妨再闹大一点,即使是同归于尽也不要紧,因为中国最终在精神上是胜利的,可以“保我国民革命之光荣”。本着坑死小弟不赔命的原则,他不断给张学良打气,夸奖张少帅为国增光,在国际上获得了崇高的影响力。

此时的苏军已经集结完毕,并且不断对边境发动突袭,每次都是打一下就走,警告张学良快点收手,弄得东北边防军叫苦不迭。蒋介石自然还是老一套,说苏联不过是虚张声势,张学良却不敢大意,赶紧组织了两支援军加强布防,一支由王树常率领,一支由胡毓坤领导。

王树常和胡毓坤都出身正牌军校,带兵打仗经验丰富,是东北军少壮派的出名人物。如果两个人能到前线去,那从兵力上讲,加仑并没有太多优势,打起来也会困难得多。

然而很可惜,这两支部队都没去前线。王树常的布防目标在吉林,吉林是东北军元老张作相的地盘。面对王司令的大队人马,张元老让人带话,希望王司令到哈尔滨就可以了,不要再往前走,否则容易发生误会。

哈尔滨离战场虽然没有十万八千里,至少也有几百里,打起仗来是支援不上的。张作相的意思很明白,前线的事归前线,你别进我的地盘,不然要你好看。

有杨宇霆被枪毙的先例,王树常老老实实地呆在哈尔滨,天天打牌赌钱听戏,没有往前挪一步,边防军打得昏天黑地,他只当没看见。

另一路胡毓坤的情况也差不多。他要去的地方是黑龙江,黑龙江 万福麟非常热情,告诉胡司令大军开到海拉尔就可以了,千万别再往前走,发生摩擦多不好!

胡毓坤也很听话,老老实实地呆在海拉尔睡大觉,什么事也不干。

一面是大军压境,边防部队连声告急,一面却是援军还在几百里外,不许通过。万福麟和张作相都很悠闲,反正边防军不是他们的兵,死了就死了,有事少帅可以找南京解决,跟他们没有关系。

张学良不知道手下这帮人的花花肠子,或许知道了也管不住。无论如何,他是花了大价钱调动兵马的,而南京也很快传来好消息,德国外长建议中国想一想变通办法解决问题,蒋介石马上认定这是苏联的意思,并再次做出苏联没有决心打仗的科学推断。他兴致勃勃地告诉张学良,“我方”的态度越是强硬,交涉就会越容易,顶死斯大林没商量!

既然苏联人只是想找个台阶下,蒋委员长当然可以给个恩典,让驻德公使蒋作宾去办交涉。没想到蒋公使跟德国外长搞了几天,竟然搞出同一个方案出来,仍然是苏联派新局长、副局长去中东路,把蒋介石弄得十分恼火。此时日本和法国终于表了态,但却不是支持中国,而是认为中东路先前签过协定,要收回也得大家商量着来,不应该强行派兵动武。

尽管国际上的反应非常不好,蒋介石还是嘴硬得很,勇往直前地要求强行收路,终于弄到张学良、阎锡山都坐不住了。

张学良就在第一线,不愿意垫炮灰可以理解,阎锡山的内蒙紧连外蒙,对边界问题敏感异常,也跟着提出反对意见。眼看两位小弟不听招呼,蒋介石想了半天,终于弄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,要求提前赎回中东路,使苏联的局长上不了任。

国际上没有支持,内部反对意见又大,蒋介石内心非常紧张,一心希望苏联能尽早服软。然而很快九月一号传来了答复,苏联不仅坚持新局长按时上任,还要求中国同时撤换理事长,否则原局长继续上班,至于赎回中东路更是提也不提。

艻联的态度如此强硬,蒋介石很是难办,只好命令日内瓦国联大会的中国代表们做好准备,打算提交国际裁决。但蒋委员长办事实在有点不靠谱,他竟然不把任何消息通报给一线的张学良,结果苏联在边境线上不断发起威胁进攻,张少帅却摸不着头脑,只好反复拍电报来询问外交进展。

九月十九号,柏林的蒋作宾明确告诉南京,苏联始终要求按奉俄协定派遣局长,一切都必须接纳苏联局长之后进行,并且找国联也没有用处,总之不用再指望了,一切只能靠自己!

收到蒋作宾的电报,南京外交部沉默了。

从七月份起,苏联已经在边境上武装示威两个月,列强不仅袖手旁观,还接二连三地劝中国遵守条约、不要主动挑起风波,国际局势跟委员长的设想完全搭不上边。蒋介石本来是借着收回主权的东风扩大威望,没想到国内愤青们确实景仰有加,北方军阀们却是意见纷纷,大有反出北京的苗头,最后只好在九月二十四号决定接受苏联条件,并派出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周光龙去沈阳,授权张学良直接在地方上谈判解决,不必再指望中央有什么办法。

收到蒋介石的回复,张学良感觉很窝心。

先前同苏联打交道,蒋介石批评他不紧跟中央,口口声声自已有办法;现在苏联代表都回家了,连个中间人都找不到,却又把皮球踢回来。张学良只好气呼呼地回复蒋介石,谈判是谈不起来了,中央搞了这么久,肯定有应急方案,请你们快点拿出办法吧!

从表面上看,蒋介石已经同意退让,张学良也不想硬挺,事情应该很快就能解决。但要命的地方就在于高层虽然心里有数,舆论炒作却停不下来,所以事情不仅没有和缓,反而越来越激化。

自中东路冲突以来,中宣部费了老劲拚命造势,全国的爱国风潮一浪高过一浪,都以为蒋委员长成竹在胸,一定能打败俄国老毛子。这个时候不要说接受苏联的条件,谁敢喊一声退,立刻就是群众公认的汉奸,说不定祖坟都让人扒掉三层。因此大家心里都胆怯无比,嘴上始终不肯服软,只是拖着希望能有奇迹发生。

光是拖时间,其实也不算要紧,毕竟俄国人打了就走,没有办暂住证的意思。可是蒋介石和张学良都不发话,下面人办事自然是按既定方针来,十月初的时候,哈尔滨特区高等法院宣布对苏联领事馆一案进行审讯,终于惹毛了斯大林。

为什么要在风口上审讯领事馆的人,我一直不大明白,到底这件事是张学良的意思还是下面人主动办的也没弄清。不过从后来的表现来看,张少帅脑子缺弦的时候很多,说不定他真的脑子进了水,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主动挑衅。

维护主权是一回事,没准备好就胡乱动手是另一回事,很快斯大林就下了进攻的命令。十月十二号,加仑开始了他的进攻,第一个打击目标是中线的江防舰队。

苏军有十艘炮舰、二十五架飞机,又有装甲车从陆地助阵,可怜的东北军疏于防范,兵力更是脆弱无比,很快水陆战场都是大败,只能一路撤退。最可气的是东北军明明有飞机,王树常却不肯出动,而是把飞机全配给张作相在后方的十八旅,讨好这位土匪出生的元老,至于前线有没有危险,他根本不管。

江防舰队全军覆没,加仑顺利占领了同江县城,东北军只好退守富锦。满头大汗的张学良赶紧给蒋介石拍电报,希望他尽早支援些先进武器,谁也没想到蒋委员长确实给他汇了两百万军费,却又表示反蒋势力压迫太大,要调他的重炮营支援,希望张小弟务必帮忙,解救他这个患难之交。

两百万听上去很多,其实就象流水一样不经用,而苏军大打出手的时候,各国仍然是袖手旁观,连最敌视苏俄的日本都认为该按条约办事,甚至说中国是因小失大。民族英雄蒋介石仍然是慷慨陈词,正告全国人民中东路一定要收回,绝不会怕邪恶的赤色帝国,有胆就去打张学良看看!

当然,精明的蒋介石留了一句话没有说:要打就打张学良,反正不是打我。

一个不想打,另一个也不想打,横空跳出一个蒋委员长,非要代表张学良打一仗不可。直到许多天之后,张学良才反应过来,他又买错拐了,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东西,叫做忽悠。

蒋介石坚持要打,全国各地一片叫好,张学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顶。十月十五号东北法院宣布苏联领事馆人员判刑,十九号苏联远东银行被监管,二十一号南京外交部正式宣布,中止驻德公使同苏联的谈判,大家一战方休!

斯大林终于明白,不管是分红还是换局长都解决不了问题,对方就是冲着他来的,不狠狠干一架,事情永远没个完。让人看不透的是,一般人都是打赢了才嚣张,中国的边防军却是连连后退,看不出有什么必胜的理由或绝招。

打输了还要咄咄逼人,而且输得越大动作越猛,招招都往大架上逼,简直就是不决战不罢休的架势,斯大林很不明白。

斯大叔不明白,张学良也不明白,蒋介石似乎也不明白。东北军接连败退的时候,他给张学良的答复十分奇怪,是说俄国人已经有让步的意思(完全没有),肯定不会占领中东路,更不用担心他们进军哈尔滨,因为斯大林的外交压力很大(?)…

十月三十号,苏军发动攻势,轻松攻占了富锦,蒋介石告诉张学良,不用担心苏军的进攻,因为据“外电”敌方很缺粮。

张学良已经无力吐槽了。他回电给蒋介石,东北军的情报表明苏军粮草充足,很可能要发起下一轮进攻,前线情况已经十分危急,希望委员长不要再相信那些东西,赶紧拿些干货出来才是最要紧的。

电报发到蒋介石那里,毫无反应。

仿佛是蒋介石的祈祷起了作用,苏军果然停了一段时间没有进攻,张学良顿时又升起一些侥幸,希望这趟冲突能到此为止。但无情的事实表明,打铁必须得自已过硬,靠别人心太软是没谱的,在得不到东北方面的答复之后,斯大林又发动了下一轮攻势,这次的方向是东西两线。

十一月十七号,西线,黑龙江前线。

加仑已经准备了很久。东线的苏军打得十分顺利,已经深入一百多里,攻下密山等要地,此刻他的任务是在西线打一场大战,占领海拉尔。

从数字上看,加仑的兵力并不占优势。他只有三个步兵师,而对面据说至少有五个旅,加上东北军编制很大,有的旅兵员将近一万,已经接近师的规模,装备不比苏军差,并有完整的守备工事,打起来难度相当大。

然而打不过也要打。领事馆的外交官还被扣着,斯大林的命令没有商量的余地,加仑只能尽力安排手头的兵力,希望能杀出一条血路来。

在苏军的对面,东北军梁忠甲带着他的十五旅,已经坚持了很久。

作为边防部队,从冲突开始时起,他就在第一线同苏军打得刺刀见红,背后是韩光第的十七旅掩护。张少帅给他派了胡毓坤的三个旅支援,此外还有黑龙江的本地部队充当后援,从纸面上看,他兵力很充足。

可惜,只是纸面上。

梁忠甲不是万福麟的亲兵,所以万福麟没有给他一兵一卒支援,而且还不让胡毓坤的大军通过。换句话说,从七月份到十一月,一直是梁忠甲和韩光第在前线苦撑,此后也没有人来搭一把手,他们赢了要面对下一轮进攻,输了就只能靠剩下的兵力继续张罗,自生自灭,没人在乎。

在事关国家主权的危急场合,民国少帅张学良的治军水平就是如此,这不是他第一次出昏招,当然也不是最后一次。

十一月十七日夜,苏军发起了进攻。

作为世界级名帅,加仑的打法十分凶狠,苏军先是深入切断梁忠甲和韩光第之间的联系,然后大举进攻后方的韩光第十七旅。步兵冲锋被打退,就调飞机、大炮反复轰击,最后坦克开路,陷进包围圈里的韩光第反复冲杀,终于战死沙场,十七旅很快全军覆没。

在利令智昏的东北军集团里,韩光第是为数不多的硬骨头军人之一。他经常说,当军人就要守土尽忠,终于在此时实现了诺言,只是谁也没想到,会牺牲在这样一场无厘头的战争里。

韩光第一死,在满州里(地名)的梁忠甲顿时陷入三个师的包围中。虽然有守备工事,但在飞机、大炮轮番轰击下,崩溃只是时间问题,梁忠甲的阵地一点点被攻破,全城居民也在苏军炮火下朝不保夕。

已经打了好多天,上头竟然没派一点援兵,梁忠甲想背水一搏,满州里的老百姓却不想陪着他打巷战。在当地政府的协调下,苏军同意只要对方放下武器,可以优待俘虏,并保证严守军纪,绝不祸害老百姓。

弹尽粮绝、濒临绝境,上司不支援,同仁已经战死,本地老百姓还不答应拚命。仗打到这个地步,梁忠甲无可奈何,只好同意投降。

十一月二十号,苏军开进满州里。

应该说一九二九年的苏军还是很有纪律的。他们没有大肆抢劫,而是向贫民发面粉、钱币,保障基本的生活供应不出问题,然后把民间被抢的东西收集到一起,张贴布告让失主认领。很快满州里的城市生活恢复正常,商店开始营业,教堂开始礼拜,学校也重新上课。

从开战到现在,东北军死伤及被俘数字已经超过九千(伤亡两千,被俘七千,另据苏方记录,十月至十一月俘虏数字为一万八千余人),江防舰队全军覆没。而苏军公布的损失数字是死一百四十三人、失踪四人,受伤六百六十五人,所有目标均顺利攻占。

得知两个边防旅被苏军歼灭的消息,张学良终于崩溃了。

他本质上只是一个精于玩乐的公子哥,对军政并不擅长,平时最喜欢吸点毒品(海洛因),打扮得光鲜油亮出去泡小姑娘,具体事情则交给手下,让大小头目们商量着来,只要不威胁到自已的地位,一切都好说。但偏偏一上台就出大事,不是日本就是苏联,而且全是真刀真枪,动不动就关系到国际外交、领土主权,没有一点省心的地方。

江防舰队已经灰飞烟灭,边防旅也全军覆没,最要命的是苏军之所以没有深入,并不是加仑打不过,而是斯大林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,所以在东线打完就走,在西线也是停步不前,等他去认错。

张学良自然是不想认错的。可是苏军的进攻实在太凶狠,胡毓坤等人当然不会说自已见死不救,只会把俄国人吹得神乎其神,仿佛外国人都象天兵天将,碰到他们就是死路一条。张小白脸性格中懦弱的一面终于暴露出来,他开始是信心满满,此时却又陷入完全绝望里,觉得自已的部队什么也不是,大炮只能做吹火筒,步枪当引火杖都嫌粗,总之在洋人面前一切都是浮云,除了逃命,没有别的选择。

面对强敌,张学良同部下天天开会,研究不出解决办法。不仅地盘和安全得不到保证,自已的威望也大打折扣,更怕有人趁机反叛,拿他的人头向苏联请赏。

此时盟兄蒋介石又伸出亲切的手,把他从无望推向了绝望。

从一开始起,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就拚命宣传,又是敲锣又是打鼓,把大家全部塑造成反俄大英雄,在全国范围内狂吹滥捧,弄得张学良很是飘飘然。开战以前,委员长信誓旦旦地保证苏联绝不敢出兵,自已的外交攻势肯定奏效,又答应给张学良派兵送钱,鼓励他跟莫斯科翻脸。可怜的少帅兵也派了,仗也打了,眼巴巴盼的支援却没有到位,而外交方面也是毫无建树,甚至招来不少冷言冷语。

现在死了这么多人,丢了这么多地方,蒋大哥却仍然是那句老话:坚持下去,一定会有办法!

可怜的张学良一边打仗,一面在寒风里苦苦期盼蒋大哥的外交奇迹。

要说东北军里不是没有能人,很快就帮少帅打探到了蒋介石的外交成果,当然,不是好消息。

虽然欧美国家讨厌苏联,但并没有再干一架的想法,看到中国随意扣留外交使节,围观群众们更是警惕有加。因为从历史上讲,俄国固然侵略过中国,但英国、德国等也干过类似的事,谁都在中国有租界工厂一类利益范围,今天能扣苏联领事,明天很可能扣的就是自已。

列强们不是慈善家,根本不想卷进蒋大哥和张小弟闹的这出戏里面;至于蒋介石信誓旦旦讲的什么国际制裁,那就更加没谱了,苏联从建国起就被列强制裁,早就裁得皮糙肉厚,向来不吃这一套。南京外交部倒是在国联慷慨陈词,号召大家谴责苏联,可苏联不是国联的成员国,国联即使有什么决议,对苏联也没半毛钱作用。

无论是战略估计还是外交上,张少帅都被蒋大哥忽悠了。

虽然说的话都没算数,蒋大哥在宣传上却很仗义,从头到尾就没服过软,一个劲鼓吹要打,丝毫不肯讲和,慷慨激昂地表示哪怕张学良打到最后一个人,他蒋介石也绝不屈服。全国人民都被撩得心潮澎湃,以为张少帅真是传说中的关二爷再世,手上有无敌的青龙偃月刀,一个劲跟着喊打,态度也一天比一天坚决:不就是俄国佬么,张司令替我们狠狠教训他们!

张学良终于明白过来。在东北军被苏联打得一干二净以前,中央政府是绝不会丝毫退让的,反正是割他的肉煮汤,大家不心疼。蒋大哥的理由当然很多,总之绝不是存心忽悠他,真的是迫不得已,请张贤弟一定要理解,而张学良也非常理解,蒋大哥为了自已的利益,那是经常迫不得已。

看清楚形势,下一步就好说了。张学良先前已经想办法去找苏联交涉,此时立刻要求谈判停火。眼看南京还在天天喊打喊杀,斯大林的态度也好不到哪去,直接了当地问了来人一个问题:“你们政府还在要打,你的话能不能算数?”

听到对方话里有余地,张学良松了一口气:南京干什么是他们的事,东北还是我说了算,别打了,停火吧。

收到张学良服软的消息,蒋介石很生气,后果很不严重。

他一直要求张学良死磕到底,外交官们也在四处推动所谓国际制裁,结果东北地方却先软了下来。苏联很快把谈判的新闻公开到报纸上,于是全世界都明白过来,纷纷看南京中央的笑话。

蒋介石不难过,张学良不很难过,但是南京的外交部很难过。由于前段时间话说得太满,此时全国人民都不能接受任何妥协,可东北的损失又摆在那里。大家于是把愤怒转了个方向,对准外交部猛烈开火,认定部长王正廷等人对外交涉不力,造成国家主权利益严重受损,要求严厉惩办这种无能之辈。

军人拿枪杆子都搞不定的事情,指望外交官翻两片嘴皮子搞定,确实比较有难度。倒霉的王部长满头大汗,拚命否认自已知道张学良私下交涉,整个人变得前言不搭后语,说不出一句完整话来。

王正廷,中华民国红十字会会长(不是郭美美糟蹋的那个)。天津大学毕业生,当过北洋政府外交总长、代理总理,算得上国家领导人。他也是中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,率队参加过1936年和1948年的奥运会,号称“中国奥运之父”。

十二月三号,张学良同苏联达成停火协议。同战前的条件一样,苏方撤换原有正副局长,中方则撤掉那个一心想分红的理事长吕荣寰。三天后,东北派代表去伯力(哈巴罗夫斯克)谈判,经过一番周折达成正式协定,张学良重新认可中东铁路的苏联股份、释放所有苏联官员,并补发苏联工人的工资,解除流亡白俄的武装。

折腾大半年,伤亡过万,什么也没混到,一切又恢复原状。最让张学良恼火的是南京那帮人正经忙帮不上,此刻却跳出来指手划脚,声称条约没有中央政府批准,不具备法律效力,意思是东北军还得继续打下去,直到全部打光为止!

苏联已经同南京政府断交,因此也管不着他们说什么,但想捣蛋还是容易的。苏联马上延缓了撤军进程,并在边境上继续制造麻烦。

愤恨不已的张学良终于忍不住了,公开发表声明,痛骂王正廷只知道一味唱高调拖时间,导致东北损失严重,没有把东北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实在是大大的可恶。

王正廷的领导是蒋介石,张学良骂他自然是打狗给主人看,蒋介石也不好说什么。问题是各地的愤青都闹开了锅,纷纷痛批伯力条约,委员长既不能同意也不好反对,只能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找台阶下。从二九年十二月底吵到三零年二月初,终于斯大林也看了出来,东北的事情张学良自已办就是了,南京那帮人同意不同意纯属白搭!

于是中东路继续开张,苏联人又回来上班,还顺便补领了半年的工资。斯大林做事极不厚道,费劲打了一场,非要收点赔偿费不可,在撤军的时候留了个尾巴:占着中国边界的黑瞎子岛不还。

打又打不过,说又说不通,东北军只好认了这个哑巴亏。张学良没有办法收复领土,蒋介石也没有办法,一直到七十六年后的二零零五年,中国政府才要回半个岛,此时的南京政府已经倒台几十年,连苏联都不复存在了。

停完火,签完字,张学良心存侥幸地回到温柔窝里,重新当他的东北王。他不知道的是,中东路之战已经打开了一个可怕的魔盒,盒里的魔鬼叫日本。

东北军谋士杨宇霆曾经说过,奉军在东北能否立足,不仅取决于手下英勇擅战,而且取决于日本和俄国的势力平衡,一旦和哪一家翻脸,立刻就会被另一家吃掉。

杨宇霆的见解实在很精辟,可惜庸碌的东北没有多少人懂外交,而他本人则被张学良枪毙了,所有的深思熟虑也成了泡影。当东北军同苏军大打出手的时候,日本正在一旁仔细观察,他们详细记录了苏军的点点滴滴,包括士兵的军纪,包括战术的协同,还有强有力的凝聚力。在综合分析之后,日本得出结论,苏军战斗力已经很强,同他们打仗会非常艰苦,绝对不能轻敌大意。

虽然同苏联打仗非常辛苦,但是同东北军打仗还是很轻松的,就象蒋委员长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,日本人心里很有数。

尽管在中东路事件里面显得很笨拙,但是对蒋介石来说,这一年还是值得庆祝的。

在短短一年时间里,他扫荡桂系、分裂西北军,又高举维护主权的旗帜,在全世界面前展示自已光辉正义的伟大形象,可谓名利双收,不仅全国知名度嗖嗖地上涨,还意外地弄到另一个收获:陈独秀。

从张学良同苏联干仗时起,中国共产党的处境就非常尴尬,可以说是进退两难。

领土问题向来是收拢人心的不二法宝。在蒋 的成功宣传下,全国人民一齐回顾了当年俄国的侵略历史,纷纷对中苏断交大声叫好,十分支持张学良痛打苏联,已经成为时髦的主流。但可怜的中国共产党却不仅不能叫好,还得跟着苏联谴责国民党,因为按照马老爷子的理论,共产党人是没有祖国的,全世界共产党的祖国只有苏联一家,中共的领导是共产国际,共产国际的领导在莫斯科,莫斯科说了算的是斯大林。

当东北天天闹得不得安生的时候,斯大林给中共的指示自然不会是维护中国主权,而是国民党代表帝国主义势力进攻苏联,必须大力反对,具体措施包括武装保护苏联、游行支持苏联、宣传谴责政府反对苏联等等。于是事情变得十分滑稽,几个共产党人稀稀拉拉地在前面游行,后面一大群人指着脊梁骨骂他们卖国,场景格外讽刺。

好歹是藏龙卧虎的最大反对党,要说共产党里面没有明白人,那是胡扯。有个人就提出过反对意见,说中国的要求超出协定内容,在国际上不会得到支持,武装保卫苏联之类口号更是不妥当,因为东北的事情不是帝国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冲突,只是两个普通国家的冲突云云。总之,这么瞎掺和是不对的。

敢和全世界无产阶级祖国唱反调,上海中央顿时暴跳如雷,一查发言的名字,原来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、被斯大林扣黑锅的的陈独秀。中国共产党立刻宣布开除他的党籍,以后大家不再是同志,改称阶级敌人。

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命根子是块宝玉,党员的命根子则是那张薄薄的党籍。有党籍才证明自已在队伍里,才能和组织搭上关系,才配跟其他同志奔向共产主义美好明天;没有党籍,就是说你不仅没有理想,而且不配拥有理想。

面对无脑的中央,不配理想的陈独秀很无奈。

 

转自天涯:红潮笑笑生

    正文完
     0
    评论(没有评论)

    留言板 +

    发送